科技论文与应用文写作

作者: admin 分类: 学术资讯 发布时间: 2020-01-05 23:39
(接上页)

3.7.3结论写作的注意事项

结论部分通常有两方面的内容。首先,对所做实验给出总体描述,但不要重复描述材料与方法部分已给出的实验细节;其次,给出实验数据。撰写结论部分并不容易。简单地把实验室笔记本上的内容搬到论文上显然行不通在结论部分应该展示有代表性的数据,而不是重复性的数据。结论写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结论部分如果只有几个数据,则可以逐个给出这几个数据。但是,如果数据很多,应该用表格或图片来给出这些数据,结论部分给出的数据应该都是有意义的。结论部分也可以指出实验结果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或是在一定实验条件下该实验未能产生预期的结果。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但要恰如其分。



(2)结论部分应该力求清晰。描述实验结果时应力求简洁清楚而没有废话。结论部分是论文中最重要的部分,也经常是论文中最短小的部分。实验结果就是作者科研工作所要贡献的新知识,所以结果部分要叙述得简洁清楚。



(3)结论部分应该避免重复。结论部分最常见的错误,就是对已用图片或表格的数据用文字重复描述一番。在引用表格和图片时不要啰唆。但也不能过分简略,特别要说明代词的意义。

下面给出几个结论实例。

题名:非线性随机振动响应时域直接积分方法中步长的选择

结论

采用时域直接积分方法时必须考虑系统各参数对时间步长选择的影响本文中改正了以往在白噪声激励处理中δ(τ)函数定义的错误,使时间步长对响应结果计算的影响恢复正常;同时讨论了系统参数不同时如何选择积分步长的方法,此方法用于非线性单自由度系统的运算,得到了相当精确的

題名:粮食干燥系统仿人智能控制及其仿真

4结论与讨论

仿人智能控制不受干燥过程动态模型的限制,根据误差大小和误差方向自动改变控制策略,适合于对难以建立模型的粮食干燥过程的控制

仿真实验表明,与PD控制相比,仿人智能控制响应时间短,超调量小控制精度高,控制效果明显。

粮食干燥机的干燥过程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它的各个参



第3章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

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

结论又称结束语、结语,是整篇科技论文最后的总结性文字,它是在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的基础上,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而得出的富有创造性、指导性、经验性的结果描述。尽管大多科技论文的作者都采用这一方式作为科技论文的结尾,但结论并不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一些内容较简单或较短的科技论文,可以取消这一部分,以免与摘要内容重复。



3.7.1结论的内容

写结论的目的与摘要一样,是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为二次文献作者提供据。其内容要点如下

(1)本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规律性的东西,解决了什么理论或实际问题

(2)对前人有关本问题的看法做了哪些检验,哪些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哪些不一致,作者做了哪些修正、补充、发展或否定。



(3)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或遗留问题

3.7.2结论的写作要求

结论主要是对引言中的提问进行回答,即“研究出什么”。结论在写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概括准确,措词严谨。不能用“大概”“也许”“可能是”这类词语。语句要像法律条文那样,只能做一种解释,不能模棱两可。对于论文的结论部分不要轻易放弃,更不要漏掉一条有价值的结论,但也不能凭空杜撰。



(2)明确具体,简短精练。结论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结论应提供明确具体的定性或定量的信息。一般不单用量符号,而宜用量名称。例如,说“T与P呈正比关系”,不如说“×温度与××压力呈正比关系”。行文要简短,不再展开论述,不对论文中各段的小结做简单重复。语言上删去诸如“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可得出下列结论”及类似的行文

(3)不做自我评价。研究成果或论文的价值是通过具体“结论”来体现的,所以不宜用如“本研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本研究结果属国内首创”“本研究结果填补了国内空白”一类语句来做自我评价。读者对论文自会有评价。





第3章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

敏在烘干过程中随内部及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仿真实现的仿人智能控制算法实现后仍需进行大量调试才能稳定工作。

题名:60Si2Mn小型冷冲头热处理工艺的改进

5结论

经过生产实践证明:选用60Si2Mn制作较小型冷冲头,采用800°C亚温加热、油中局部淬火及200℃C低温回火工艺,获得细小的回火马氏体+少量残余奧氏体+少量未熔铁素体组织。少量的牺牲硬度,适量的增加塑性及韧性,并在冷冲头结合部位形成一个硬度梯度;尽可能缩短冲头长度,不仅切实可行而且使用效果极佳。实际冲裁次数高达50000~60000次,是Cr12材料的50~100倍,生产效率提高5~10倍,很妤地解决了冷冲头脆性断裂问题。



3.7.4讨论写作要点

解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说明成果的意义,指出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前人研究成果或观点的异同,讨论尚未定论之处和相反的结果,提出研究的方向和问题。最主要的是突岀新发现、新发明,说明研究结果的必然性或偶然性。



3.8参考文献的著录

文后参考文献是现代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具有继承性,大多数科学研究需要学习、借鉴和参考他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在他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发展和延续。这里说的参考文献是指文后的参考文献表,其是为撰写或编辑论著而引用的有关图书资料。在科技论文中,凡是引用前人(包括作者自己过去的)已发表的文献中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都要对他们在文中出现的地方予以标明,并在文末(致谢段之后)列出参考文献表,称为参考文献著录。



3.8.1参考文献著录的原则

(1)只著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著录的文献要精选,仅限于作者亲自阅读过的并在论文中直接引用的文献,而且,无特殊需要时不必罗列众所周

科技论文与应用文写作知的教科书或某些陈旧史料。



(2)只著录公开发表的文献。如公开发表的报刊、正式出版的图书。供内部交流的刊物上的文章和内部使用的资料均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交流的论文也不宜列入参考文献,如确实需要,可在正文中相应位置处以注释形式标在括号内3)采用规范化的著录格式,以利于科技文献管理和学术交流。



3.8.2参考文献著录的方法

科技论文中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国际上流行的有多种,而我国国家标准中有两种参考文献著录方法,采用“顺序编码制”和“著者一出版年制”两种。其中,顺序编码制为我国科技期刊所普遍采用,顺序编码制的要求如下:

(1)文内标注格式。按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并视具体情况把序号作为上角标或作为句子的组成部分标在正文中例如:对……进行了长期的研究-5。



按文献[8]提供的参数设计出样机,悬挂机构的设计采用数值计算方作为角标的方括号中的参考文献的顺序号数字,有的应采用上角标的形式,有的则不用,如上所述;如编号连续应采用“~”连接,如[1~5],如不连续则写[6,8]的形式,同时存在则写成[1-5,7,9的形式

(2)文后参考文献的编写格式。文后参考文献置于“致谢”内容之后,“附录”之前。

采用顺序编码制时,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各条文献按在科技论文中的文献序号顺序排列,项目应完整,内容应准确,各个项目的次序和著录符号应符合规定。



3.8.3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

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主要包括:

(1)主要责任者(专著作者、科技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

智能降重    论文查重免费入口    万方论文查重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