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电视综艺节目台本写作

作者: admin 分类: 学术资讯 发布时间: 2020-01-08 20:46
电视综艺节目文学台本是节目的总设计蓝图。节目的主题、构思、基调、结构、形式等方方面面的问题,都需要体现在文学台本之中。要制作好电视综艺节目,首先必须下工夫写好文学台本。

电视综艺节目文学台本,一般包括解释说明性文字、字幕、主持人串联词三个方面。下面分别论述。

一、解释说明文字

在电视综艺节目文学台本中,编导的说明性文字是不可缺少的内容。一般用括号括起来,以示与其他文字的区别。编导说明性文字一般有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片头设计的说明。片头设计各式各样,但不论用哪种方法开头,都必须短小精悍,让观众尽快明白即将播出的内容是什么。“在这里没有解说词,只有镜头画面的不同组接,音乐、音响的配合,构成样式各异的片头。”[8]片头的设计,是熔文学、音乐、美术、书法、电影、戏剧、电视剧、电脑动画于一炉的艺术。

二是节目艺术处理的说明。这类说明不一定在片头,往往穿插于各个篇章、段落、板块,甚至是节目之间。艺术的处理手法也是千变万化,“几乎调动所有的电视艺术手段,如音乐、音响、演员、布景、服饰、美术设计、形象造型设计、色彩搭配、灯光照明、镜头切换等等,成为进行二度创作的文字依据”[9]。

这两方面的说明内容,往往是融合在一起的,片头设计的说明,其实也就是片头艺术处理的说明。在这些说明中,不需要解说词的配合,只有电视艺术手段和电视技术手段。例如纪念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大型综艺晚会《光明赞》片头和序幕的设计说明:

片头(供电视直播用)

以动律感很强的不规则节奏的音乐为衬底,运用三维特技排出片头字幕:

“音乐诗《光明赞》——纪念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

人民大会堂。

工作灯下,可见舞台上一道展示全民抗日形象的雕塑幕。在显著位置上,可见镂空的“光明赞”三个大字。

钟声三响。

场灯压暗。一束追光投向指挥。

随着指挥手势,《义勇军进行曲》前奏声中,舞台两侧千名合唱队爆发出激奋人心的“啊”声合唱,揭开《光明赞》序幕……

从雕塑幕后射出的电脑灯光束,透过镂空的“光明赞”三个大字直射观众,给人以强烈的立体感……

序幕

小军鼓声骤起……

150名着节日盛装的三军仪仗队从两侧边幕列队上场……

仪仗队定位后,队形突然“人”字展开,在振奋的军鼓和辉煌的军号声中,由两组移动站台推出60名抗日时期老战士。他们白发苍苍、神采奕奕,在灯光映照下,胸前的军功章发出熠熠光芒……

在爆发的欢声中,60名少先队员手捧花束,从两侧太平门登上舞台。祖国的花朵们,向抗日老战士献花,表达人民对他们的敬慕……

移动站台突然向左右两侧分开,从中走出一个手执一面小型五星红旗的小男孩。他以稚嫩的童声唱起《义勇军进行曲》

三军仪仗队与60名抗日时期老战士肃立敬礼……

雕塑幕升起……

天幕前,一组移动站台上,由60名老干部、老战士组成的合唱队,在歌声中展现。在站台推向前与另两组移动站台合成半月形时,人们可以看清站在前排的王昆、田华、于蓝、赵子岳、陈强、李炎、寇家伦、苏盛兰、孟于、孟贵斌、李默然等老艺术家。他们肃立、敬礼、引吭高歌……

《义勇军进行曲》在振奋人心的高潮中结束。

鸽哨声突起……

鸽铃声大作……

一块蓝天白云大幕在舞台前区落下,直降至台面,成为两米高的一道屏蔽,遮住老战士、仪仗队等队伍……

透过蓝天白云大幕上方,一个新奇的表演区尽收眼底:天幕前搭起的多层架子上,扮成和平鸽形象、浑身缀满铃铛的演员,在抖动中组成各种图案……

蓝天白云大幕最上方空间,由杂技演员扮演的“飞天”,以空中高难动作腾身飞舞……

一个高科技遥控的和平鸽模型,由剧场二楼飞向舞台……

蓝天白云幕起……

晴朗、明亮的和平景象中,展开了和谐、安详的《和平鸽舞》……

领舞为沈培艺。

舞到酣畅时,音乐突转。在不规则的定音鼓、军鼓、小军鼓等打击乐的敲击声中,画外朗诵进入……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编导说明性文字主要是对整个节目作出艺术和技术的处理,包括对画面的要求、对特技的要求、对三维动画技术的要求、对字幕的要求、对灯光照明的要求、对音乐音响的要求、对演员形象设计的要求、对外景的要求、对演播室美术设计的要求、对道具的要求,等等。在写作编导说明时,语言要简练,风格要统一,一定要用描述性语言进行说明,为进行二度创作提供文字设计的依据。

二、屏幕设计文字

有声字幕语言是电视语言的三大构成因素之一。这个构成因素,既包括有声语言,即解说词和同期声,也包括无声的字幕。就常规来说,有声语言是主要的叙事元素,无声字幕是一种辅助性的元素。但这个辅助性元素所起的作用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主动的。在文学台本中一般用黑体字标出,以示区别。

有声语言与书面文字自身天然的固有差别,造成了电视片中有声语言和字幕文字的不同传播效果。有声语言先天带有日常性、口语化、随意性和个人化色彩。观众对有声语言是被动的接受者,如果有声语言的主观意识过强,观众就有强制接受感。而无声字幕需要观众去主动阅读,正好有一种客观、冷静、中立、严肃的色彩,富有资料感,在亲切中平添一份可信的理性成分,成为电视综艺节目走向纪实的一种策略。

在传达理性意识方面,由于画面语言本身的局限性,无法体现抽象的、哲理的内涵。而解说又转瞬即逝,不便于人们理解和记忆。恰恰在这一点上,字幕具有独到的优势。字幕对观众来说有一个由字面到语义的转化过程,这个过程又正是人们理解、记忆所必需的。冗长繁复的解说,不如一行简洁的字幕效果更好。

字幕作为一种独立的叙事层面,它的特点是不干扰画面的叙事过程,不干扰观众的主要思路,不中断观众的观赏情绪,不破坏镜头的原有节奏。因此,当编导希望保持全片结构完整、叙事流畅,不中断节目画面,而又必须交待一些事情时,便很自然地选择了字幕。这时,字幕便成为保障叙事流畅的一种手段。

电视综艺节目往往由几个段落、章节、板块、篇章等组合而成,字幕又成为形成这些节奏的一种手段。以字幕形成片段,可以用片头字幕配合主题音乐反复出现的方式,也可以利用叙事性、抒情性、议论性、说明性字幕,给观众以情绪的缓冲。这时,字幕不仅调整了节奏,而且成为电视综艺节目的一个重要结构方式。

电视综艺节目常用的字幕有以下七种:

(一)片头字幕

电视综艺节目的片头设计,大多都有字幕,主要用来标示节目的题目。例如1993年文化部春节综艺晚会的开场节目《中国潮》,是第一组合《春潮》中的领衔节目,体现了节目的主题思想。文学台本,在这个节目开始时,就突出设计了字幕:

碧海蓝天、海鸥翱翔。由远及近推出“春潮”二字。(外景)

镜头摇到海面,潮水向镜头涌来。

太空音乐声起,画面上出现惊涛拍岸、一浪高于一浪的三叠浪掀起时,定格“歌舞《中国潮》”字幕左入画。

24名身穿红、黑、蓝、白的舞蹈演员起舞。

这一段说明文字中,设计了两处字幕,一处是第一组合《春潮》,一处是重点节目《中国潮》,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二)节目预告字幕

节目预告字幕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在整个节目播出之前,打出字幕,预告节目播出时间、题目等,类似广告的作用。另一种是在整个节目播出中,对后面的具体节目作出预告。例如北京市第一届好丈夫评比决赛综艺晚会《日·月·星主题晚会》,中间穿插播出3个歌舞、5个小品。这8个节目表演前,都打出字幕以示预告。字幕的预告内容包括:节目的标题,节目的创作者姓名(或加单位),节目的表演者姓名,节目的伴奏单位(或伴舞单位),姓名。

(三)演职员字幕

演职员字幕与节目预告字幕,前者在节目的末尾,后者在节目的开头。此外,与节目预告字幕不同的是,一般演职员字幕均安排在整个综艺节目的末尾,而不能安排在节目播出的中间。演职员人数很多,包括各个方面,一般主要有:制片人姓名、总策划姓名、总编导姓名、主持人姓名(或解说者姓名)、副导演姓名、摄像师姓名、撰稿人姓名、美术设计姓名、造型设计(或形象设计)姓名、化妆师姓名、服装设计师姓名、灯光照明师姓名、道具师姓名、剧务姓名、制片姓名等。

以上为电视综艺节目的演职员名单。演员名单往往随节目的演出分别打出字幕。如果是电视剧,演员名单分两类打出字幕,一类是主演者姓名,一类为一般演员姓名,或“友情演出”者姓名。

(四)唱词字幕

电视综艺节目的核心文艺节目是歌舞、小品、相声,其中少不了歌唱这个部分。由于歌曲是唱出来的,唱词往往不容易听明白,一般均伴有唱词字幕,播出时打在电视屏幕的下方,以便观众了解。

例如1994年春节综艺晚会《五彩路》的开头,绚丽的灯光辉映着光华闪烁、花团锦簇的五彩路,音乐声中走来25名身穿五种时装的模特。她们翩翩起舞,明丽飘逸,挺拔高雅。在新颖别致的舞蹈中,推出主题歌《五彩路》:

走上朝霞升腾的路,

送走了月亮迎来了日出。

走上春风浩荡的路,

融化了残雪解冻了河谷。

走上鲜花盛开的路,

芬芳了田野美化了山麓。

走上春潮澎湃的路,

海鸥在翱翔,

云帆在追逐……

伴随着主题歌的,是一句句流动的字幕,为观众欣赏起着提示的作用,让观众更好地了解这台晚会的主题思想。

(五)揭示节目内涵的字幕

在一台晚会或一个栏目中,节目主持人不便现场表达而又需要强调的话,或所表演的舞蹈不容易表现的内涵,往往借助字幕来完成。例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综艺晚会《拥抱太阳》中的舞蹈《火》,领舞者用10根指头交缠扭动,象征中国革命由点点星火,到冉冉升起的火苗,再到熊熊燎原烈火的过程。但光靠舞蹈语言和伴奏的音乐语言,还不足以点明舞蹈意境的内涵。这时,配上了一段诗一样的字幕:

是谁燃起代代相传的火种,

是谁绘就星火燎原的画卷,

长夜中呼唤你,呼唤光明、希望、温暖,

征途上高举你,高举理想、追求、信念。

有了这段字幕,观众能更准确地了解舞蹈的内容,使抽象的舞蹈语汇变成具象性的含义,补充了舞蹈语言和音乐语言的不明确性,从更深层次的意义点明了舞蹈的主题。

(六)介绍说明性字幕

介绍说明性字幕是最常见到的字幕,几乎各类电视节目均在运用。这类字幕又最常用来介绍人物,如人物的身份、姓名、年龄等等。在电视综艺节目中,这类字幕还用来介绍说明节目表演者。例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综艺晚会《拥抱太阳》中的合唱《妈妈教我一支歌》,出现在画面上的合唱队伍参差不齐,男女老少都有,很像一支普通的业余合唱团。这时,伴随着歌声,出现了一段字幕:

参加合唱的有老红军、新四军、八路军的老战士,有身经百战的老将军,有全国劳模、三八红旗手,有工人、农民、学生的优秀代表。年龄最大的87岁,最小的3岁。

这段字幕一报出合唱团人物的身份,它的含义立即非同一般。这不正是党的儿女们齐聚一堂,在共庆“母亲”——中国共产党的生日吗?

(七)转场性字幕

在电视综艺节目中,字幕还可以用来承上启下,起连接节目的作用,这种作用即转场。例如文化部1993年春节综艺晚会《中国潮》,在第一个组合《春潮》演出完毕后,在第二个组合《歌潮》开始前,有一段字幕,用来作为转场的手段。文学台本中是这样处理的:

在奔涌的大潮背景下,在组合片头音乐中,推出“文化部’93春节晚会”及“歌潮”字幕。

镜头从调音台多轨声频指示灯红、蓝跳动的虚光推实,拉成录音师在工作台的全景。隔玻璃推镜头,可以看到:一批民族演员正在紧张地录音。

镜头化入舞台、在前奏音乐中飞出字幕《歌坛竞妍》。

有了“文化部’93春节晚会”及“歌潮”字幕,自然结束了第一组合的表演;下面飞出《歌坛竞妍》字幕,巧妙地完成了转场。

三、主持人串联文字

综艺节目中主持人串词是晚会艺术的重要语言形态。它是主持人的工作台本,是主持人语言的主要内容,也是强化晚会主题,增强节目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串词主要是烘托气氛,抒发情感,承上启下,引出节目。它说明背景,传达信息,沟通晚会内外,呼应舞台上下。通过主持人串词的连接、说明,使晚会起承转合,和谐连贯。作为一种特殊的电视艺术文体,它有着自己的表达方式、语言风格与美学追求。串词不可长篇大论,尽可能与画面节目相协调。力求语言简洁明快,具有文学性、节奏感和音韵美。“它是结构一台节目的脉络,是渲染气氛的兴奋剂。”[10]

(一)开场白

开场白的任务是将观众导入晚会的情境,为整个节目奠定基调。因此开场白要用有力的话语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调动起观众的情绪。一般来说,开场白有以下几种常用的方法。

1.开门见山式

开门见山的串词介绍方式大多用在栏目性的综艺晚会中。这种晚会总在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时段与观众见面,就像如约而至的老朋友,所以这种开门见山的方式直爽真实,带给观众亲切感与熟识感。通常以“观众朋友,晚上好,今天我们的晚会……”之类开场,例如2010年湖南电视台制作的《快乐大本营》就是采用这样的开场方式(何指何炅)——

何:大家,晚上好

合:晚上好

何:欢迎大家来到周六晚上的《快乐大本营》,我们是“快乐家族”。

何:今天我们的演播厅现场气氛真是热烈,因为大家都知道是不是?对的,我们今天请来的就是火热的香港TVB的明星们,他们是……

这样的开场方式简单明了,简短而迅速地进入了节目,避免了啰唆与过多的铺垫,加快了节目的节奏,当然这种开头方式也容易过于公式化,过于呆板,所以导演要针对每期节目进行适当地调整,使节目在简洁之余稍富新意。

2.层层铺垫式

层层铺垫式的开场也是时下许多综艺节目常用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会直接介绍节目或者嘉宾,而是从主持人或者别人的故事说起,把观众注意力集中吸引后,再顺势转入节目。这种方法由彼及此,为节目设置悬念,制造噱头,往往在节目的开场就出其不意先声夺人,常常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2003年东方电视台举办的《上海的成功》春节综艺晚会上主持人陈蓉、曹可凡的开场方式就是这样设计的——

蓉:亲爱的观众朋友

曹:亲爱的电视机前的朋友

合:大家新年好!

蓉:今天是2003年大年初一之夜,我们以一台《上海的成功——2003年春节大型文艺晚会》奉献给电视机前的观众。

曹:说成功,道成功,我们晚会就是要说说过去2002年上海的大事喜事,唱唱我们取得的成功。

蓉:要说成功,那可多了。我先给大家说说上海的十大经济新闻,再说说上海的十大文化新闻,接着是上海的十大娱乐新闻……

曹:哎!这是不是你播娱乐新闻的职业病?我们整台晚会说喜事道成功,最重要的事是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大继往开来,意义深远啊!

蓉:而上海最重要的大事就是取得中国2010年世博会的主办权,这为上海未来的发展装上一个“加速器”,前景宽广,前途无限啊!

曹:上海,这是引以自豪的名字,上海,这个充满亮色的名字,上海,我们从心灵深处轻轻地呼唤《你的名字》!

这种层层铺垫式的开场方式能带给人出人意料的效果,使节目有新意,晚会气氛活跃。但是像这样的“铺垫”开场方式在晚会创作中应当注意两点:首先“铺垫”内容应当与节目紧密结合,否则容易让观众产生内容牵强甚至无趣的感觉。其次作为“铺垫”导入的内容不宜太长,以免影响节目节奏,形成主次混乱的场面。

3.营造气氛式

对于大型文艺晚会,开场白要求强调营造整个晚会的气氛,所以,串联词往往要以一段充满感情的开场白郑重宣告晚会的开始。2010年中央电视台《芜湖月·中华情》中秋晚会的上主持人鲁健和梦彤的一段开场白——

鲁: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梦:现场亲爱的观众朋友们

季:芜湖的父老乡亲

曾:大家———

合:中秋快乐!

鲁: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此时此刻,我们是在中国安徽省的芜湖市为您现场直播《芜湖月·中华情》中央电视台2010年中秋文艺晚会。今晚,我们真得感谢头顶上的这轮圆月,是它一泻千里的温暖清辉,将你我邀约,让全球华人的心在今宵、在此刻紧紧相连;

梦:月圆中秋,又是一年秋风浩荡守望圆月的美好夜晚,面对似乎同样的一轮圆月,今晚,您的心情是否一如往昔?那些美好的记忆是否还在?您是否还会对着明月遥寄祝福?

聂: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也曾望今月。正是这轮圆月让我们的心在岁月流逝之后依旧澎湃,潜在血脉里的故事逐一复苏,相信今晚,会给予我们新的感受和新的感动!

张:是的,今晚,我们在“皖江明珠、创新之城”的安徽芜湖,在湖光山色、风光绮丽的阳光半岛,在久远而又清新的徽风皖韵里,守望同一轮月亮。

季:芜湖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地处长江下游南岸,早在两千五百年前,就因“湖网纵横、鸠鸟云集”,而得名“鸠兹”。今晚,当粼粼的月光随着滔滔的江水随风荡漾,更将我们的祝福载向远方;

曾:今晚的圆月是博大的,能容得下所有的祝福和思念;今晚的圆月是多情的,无论您是在他乡还是正在旅途,披在身上的月光都是亲人温暖的目光;

鲁:今晚,就让我们在中秋圆月下尽情歌舞,唱出我们今天的和谐与美好,唱出我们心中永远的———

合:中华情!

营造气氛的开场有许多途径,如可以从回顾历史事件和人物说起,可以从某些事情或情景说起,也可以从周围的环境或特定的地点说起,借这些具体的东西表达感情、抒发胸臆,以引起观众心灵上的共鸣。

(二)节目之间

节目之间串联词的基本作用是承上启下,完成节目与节目之间的衔接和转换,使不同的节目上下连续、整体贯通。节目之间的串联词可以从节目内容、表演者、主持人、故事节目、演出背景等角度对上面的节目进行介绍、点评、发挥并引出下面的节目和演员。

1.关联式

一台晚会的节目之间一般说来都会有某种内在的关联,如主题的关联,表演内容或表演者的关联,节目内容的关联等。串联词就是将节目与节目之间隐含的关系以串联词的方式说出来。如在上海东方电视台2009年举办的《军旗颂》大型文艺晚会中,江西民歌《红米饭、南瓜汤》刚刚表演完毕,主持人夏霖与曹可凡说了这样一段串词——

夏:五百里井冈星火燎原,黄洋界炮声还在我们耳边回响。

曹:那是何等艰苦卓绝的年代,那是何等壮怀激烈的精神。吃的是红米饭,喝的是南瓜汤,官兵们却天天打胜仗。

夏:朱德总司令笑呵呵地提着挑粮的扁担走来了,他说动动脑子,看能不能开开荤,改善一下伙食。

曹:朱总司令伸出三只手指,捏起个田螺,大家都开窍了,找到了井冈山的美味。

夏:下面来自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的曲艺演员们以群口单弦为大家说说《井冈山美味》。

这两个节目看似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创作者发现两个节目表现的都是在物质匮乏的战争年代里人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所以串词上以“食物”为线索,用轻松的语言,生活化的表现方式,将两个节目有机串联。这样既强化了节目间的联系,深化了节目的主题,同时又使得节目节奏流畅,晚会情绪热烈饱满。

2.过渡式

有时候,节目与节目之间并没有太多的直接联系,这就需要串联词将前后不同的节目衔接起来。通常是以称赞上一个节目或主持人发表感慨的方式从上一个节目转到下一个节目,如2002年1月26日的《综艺大观》主持人刘仪伟与曹颖的一段对白——

刘:我得感谢你带我到大理来.真是不枉此行。看到了那么多美妙的风光.又看到了那么多美丽的姑娘,而且衣服还那么漂亮,就像你穿的这身衣服,真好看。

曹:是吗?那问问我们当地的朋友,你们觉得我穿的这身白族的衣服好看吗?(现场观众:好看!)那你知不知道为什么我特别喜欢这身衣服,尤其喜欢这顶帽子?

刘:挡风?

曹:不是,因为帽子也代表了风花雪月。

刘:怎么又是风花雪月?

曹:是真的。我跟你讲,这个飘动的穗子代表了风,这些鲜艳的图案代表了花,上面有一圈白色代表了雪,这个帽子的造型代表了月。怎么样,长知识吧?

刘:长知识。而且我还看到了苍山雪,洱海月,特别是今天晚上皓月当空,我决定用照相机把它拍下来,带回家去。

曹:那我们马上就出发好不好?让我们带上白族同胞的祝福,也带上洱海的月光——

刘:一同上路!

(下面接《带着月光上路》)

节目过渡的方法也有很多,可以三言两语就介绍出下一个节目,“或说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话,再转到下一个节目,有时候可以制造悬念。比如给出一些线索,让观众猜下一个节目是什么或是谁出场,也可以是在主持人之间进行一些问答式对话或开一个小玩笑等方式。”[11]

3.引导式

引导式的串联方式多用于晚会中艺术水准较高或者与晚会主题结合紧密的节目中。这种串联方式要根据观众的兴趣,针对观众关心的东西进行节目与节目的衔接。在观看综艺节目时,观众大多对节目的内容、演员以及有关演出的背景资料感到神秘与好奇。因此串联词可以从这些方面下手,挖掘节目背后的信息点,这样就丰富了节目的内容,也加强了对观众审美的引导。在上海第12届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颁奖晚会上,主持人方菲与张民权就是这样引出著名舞蹈艺术家黄豆豆与他表演的节目的——

方:在上海的舞坛上,活跃着一名青年舞蹈家,他是上海歌剧团艺术总监黄豆豆,在大型舞剧《苏武》、《闪闪的红星》中都独挑大梁,深受观众喜爱。

张:豆豆在上届白玉兰奖中,因为在舞剧《苏武》中成功饰演了苏武,获得了主角奖。今年又因为他在荣获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舞剧《闪闪的红星》中出色地扮演了潘冬子,再次荣获主角奖。同一个演员连续两度蝉联主角奖,这是历届白玉兰奖评选中都没有过的。

方:黄豆豆瘦小的身躯中爆发的是无穷的热情与激情,赋予了他永远的创造力,可是观众朋友们,当豆豆潇洒地在台上舞蹈的时候,你可知道他在台下承受怎样的艰辛?经历怎样的坎坷?

张:还是那句老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现在我们欣赏黄豆豆在舞剧《闪闪的红星》中的出色表演吧。

这个引导式的串联方式无疑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表演者的背景资料以及表演节目的相关信息都自然流畅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这种串联方式要求主持人解说形象生动,犹如讲故事般娓娓道来。讲述中要强调信息的要点,辅助观众在愉悦欣赏中接受。切忌背景资料的解说呆板啰唆,否则容易引起观众的反感。

(三)结束语

节目结束前,串联词还要给出一段结束语,给整个节目打上一个句号。结束语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戛然而止,也可以是语已了情未了,还可以说上一段话让观众有回味的余地。结束语的要求就是让观众非常明白地知道节目结束。

1.直接宣布

大多数栏目的综艺节目采取的都是直接宣布节目结束的方式。当然,这种直接宣布的方式在一些特殊的时刻,如节目前后,就会加上一些问候语,如曹颖与刘仪伟主持的2002年1月26日的《综艺大观》的结束语:

曹:在欢乐的歌声中,我们蛇年最后一期《综艺大观》要在大理和大家说再见了。春节马上就要到了,在这里,我和刘仪伟代表我们《综艺大观》的全体工作人员向电视机前全国的观众朋友们——

刘:也向今天所有在场的大理的观众朋友们——

合:祝大家新春愉快,万事如意!

刘:这期节目到此结束了,让我们在马年再相聚!

直接宣布的好处是简洁明了,其局限是容易给人例行公事的感觉,因此,如果要出新意或产生特别效果的话,串联词就不能用这样的结束方式。

2.抒情性总结

许多大型晚会的结束语需要对整个节目进行总结,使晚会的主题得到深化,使观众的情绪得以升华,给观众留下最后一个美好的印象。所以串联词要有情感的强度和语言的力度,要将思想和主题蕴含于富有感情的话语之中。如中央电视台2009年春节联欢晚会的结束语是由六位主持人分别说出——

朱军:一元复始,金牛贺岁报春来!

董卿:万象更新,紫气满堂迎锐志!

白岩松:这一刻,普天同庆,家家福临门!

周涛:这一刻,大地回春,处处春光美!

张泽群:这一刻,我们要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在新的一年里,政通人和,国泰民安!

朱迅:此刻,让我们共同祝福在新的一年中,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朱军:亲爱的朋友们,在欢声笑语中,2009年春节联欢晚会就要和您说再见了。

董卿:难忘今宵,难忘这团圆的时刻。

白岩松:在鞭炮声声中,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年。但是让我们在歌声中再度出发,去收获我们新的耕耘。

周涛:让我们在歌声中祝愿,祝愿每一位朋友——和谐美满——

全体:牛年大吉!

晚会中采用什么形式写串联词,既没有硬性的规定,也没有固定的模式,而是要根据晚会的风格与节目的需要灵活应变,自由组合。同时串联词的写作要“尽量依照主持人的语言特点、主持风格来设计,多与主持人交流。在充分尊重主持人语言习惯的同时,严格把握文字语言使用中的规范性和准确性。”[12]总之串联词的写作要服务于综艺节目,它只是一台综艺节目中的一部分,要把这一部分发挥好就需要不断学习,各工种密切配合,共同商议,为创造一台精彩流畅的综艺节目付出努力。

思考题:

1.分别举例说明电视综艺节目的几种结构形式。

2.电视综艺节目的文学台本有几种表现形式?

3.试述庆典晚会、主题晚会与行业晚会各自的特点。

4.简要分析电视字幕的七种表现形式及其作用。

5.为某大学撰写一台毕业晚会的台本。

[1]张凤铸:《中国电视文艺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80页。

[2]徐舫州:《电视节目类型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5页。

[3]何丹:《电视文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版,第104页。

[4]洪民生:《追忆》,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0年版,第6页。

[5]张凤铸:《中国电视文艺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439页。

[6]陈志昂:《电视文艺的生机与危机》,《中国电视》1995年第9期。

[7]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65页。

[8]林影云:《电视制作论集》,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19页。

[9]张凤铸:《中国电视文艺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496页。

[10]吴郁:《当代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18页。

[11]吴保和:《电视文艺节目策划与创作》,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年版,第123页。

[12]胡迎节:《浅谈撰稿人在电视文艺节目中的作用》,《中国电视》1994年第1期。



论文查重    论文降重软件    论文查重是怎么查的
标签云